八位专家在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发言,他们说了啥?
2021-07-08 14:21 来源: 川观新闻
举报

  7月7日,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强调,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社科理论界是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重要方面军,要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和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会上,八位专家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结合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谈认识体会、作交流发言,现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01

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常务副校(院)长   

李新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党的思想理论基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党的鲜明政治品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的特征可以用“三个最”来概括,就是形成最早、时机最佳、地位最高,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征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4句话、32个字,对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作了高度凝练概括。我们要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党的思想理论基石。坚持真理就是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汲取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绽放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守理想就是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让理想之光永远指引和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党的鲜明政治品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就义无反顾肩负起这一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从此,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新征程。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不怕牺牲就是要始终坚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在脱贫攻坚斗争中,全国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英勇斗争就是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伟大斗争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必须保持斗争定力,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对党忠诚就是要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不负人民就是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心向背事关党的事业兴衰,事关国家兴亡。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我们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进源泉。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的特征可以用“三个最”来概括,就是形成最早、时机最佳、地位最高。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征。


一是形成最早。伟大建党精神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与生俱来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建党精神就孕育而生。我们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写进党的一大,这是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理论基石的实践写照和生动缩影。


二是时机最佳。在百年大庆这个重大而庄严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有着深刻的政治考量,既是对过去一百年党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进行“集成”和“总装”,也是在新的征程上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指引。


三是地位最高。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和“源”,蕴含着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发挥着根本性、基础性、长久性的作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和“魂”,不断滋养孕育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构建了内容丰富的精神谱系。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是高扬信仰信念旗帜,不断为崇高理想不懈奋斗。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二是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守党的初心使命,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三是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严字当头,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


02

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刘晓晨

●中国共产党领导四川人民书写了一部发愤图强的不懈奋斗史、一部矢志不渝的不怕牺牲史、一部同甘共苦的为民造福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一百年历史的鲜明主题,为我们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行动指南。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回望四川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四川人民书写了一部发愤图强的不懈奋斗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党在四川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把握历史大势、奋发有为、不懈奋斗的历史。


四川是全国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较早开展革命活动和较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在百年党史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和党组织的建立。大革命时期,党领导的泸顺起义,是我们党掌握革命武装的一次勇敢尝试。土地革命时期,党在四川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转战近20个月,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凝结地。抗战时期,党中央将南方局设在四川,成为救亡运动的领导核心。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四川人民开辟第二条战线,策应刘邓大军入川,迎来了全省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各地迅速建立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五个“五年计划”特别是三线建设,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勇气,在农村改革、企业改革等方面闯出新路,以开阔的胸襟敞开对外开放大门,绘就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壮美画卷;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复杂变化、芦山强烈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特大洪涝灾害等风险挑战,推动各领域取得新突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及时作出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部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川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四川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伟大实践,是百年党史的生动缩影。迈步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回望四川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四川人民书写了一部矢志不渝的不怕牺牲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我们党在四川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前赴后继、砥砺前行、不怕牺牲的历史。


四川是孕育红色基因的热土,诞生了朱德、邓小平、陈毅和刘伯坚、赵一曼、张思德等彪炳史册的党史人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优秀巴蜀儿女远赴欧洲勤工俭学寻找革命真理;以王右木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巴蜀大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四川省级党组织中先后有杨闇公等8位主要负责人在革命中牺牲。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期间,数十万巴蜀儿女参加红军,王坪烈士陵园中长眠着数万名红军战士。抗日战争时期,300余万巴蜀儿女奔赴前线,伤亡高达64万。解放战争时期,以江竹筠等为代表的党的优秀儿女牺牲在黎明前的黑夜。抗美援朝期间,我省赴朝战士、牺牲烈士和涌现英模均居全国之首,黄继光、邱少云、柴云振等英雄事迹撼天动地。修筑进藏公路,10多万军民卧冰雪、斗严寒。三线建设期间,无数“三线人”在深山峡谷中战天斗地、默默奉献,修筑成昆铁路平均每公里牺牲2人。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王瑛、兰辉、菊美多吉、文建明等“最美公仆”,广大党员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救灾和森林防火最前线,无数党员干部扎根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甚至牺牲在征途上。优秀巴蜀儿女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镌刻了光辉的英雄群像。


我们党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碧血丹心,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和“金刚不坏之身”,历经艰险而绝境逢生、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迈步新征程,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回望四川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四川人民书写了一部同甘共苦的为民造福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在四川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为民造福的历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革命战争年代,党在四川领导工农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三座大山”反动统治,实现了人民的翻身解放。新中国建立后,认真贯彻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通过三大改造让全省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省人民从解决温饱到建成总体小康,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人类减贫史和发展史上的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集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小凉山彝区、高原涉藏地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人民摆脱了千年贫困,四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四川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四川百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靠的就是以初心赢民心、以生命践使命。迈步新征程,我们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始终做群众的贴心人。


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后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成为了兼容并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体,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扎根中国、引领中国


百年沧桑岁月变,天翻地覆慨而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正是由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路明灯,与时俱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才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不偏离正确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化”:一个是实践层面的“化”,即“化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阐释如何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没有阐释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但更需要切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化”的落脚点在中国,就是要着眼实际、立足实践地去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能动地改造中国。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一个是理论层面的“化”,即“化马克思主义”。中华大地是一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思想深沉的土地,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与智慧。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华大地后,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中用中国话说出了从未有人说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新词。在五千年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滋养下、在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实践耕耘中,马克思主义这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有了“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不断实现着理论自身新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成为了兼容并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体,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扎根中国、引领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过程性的部分质变和阶段性的历史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也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毛泽东是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人,也是最早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中国化的尝试,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同时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基本问题,将社会主义中国的本质、发展阶段、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融入“中国特色”的阐释范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超越性发展和创新性突破,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继续勠力前行、大胆创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赋予了新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现实发展问题增添了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道路上的又一次迈进。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新时代呼唤的产物,是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阐明了在许多具有新特点的历史条件下,党必须明确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任务和新举措,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涵盖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各个领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新环境、新形势的深刻认识。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人民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进发的指导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最高认识水平,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时代性贡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百年风华正茂,一百年自信昂扬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蕴藏着自我完善、实事求是的内力,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动力。这份内力和动力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走向深入。中国共产党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脚踏实地谋发展中汇聚起新的实践智慧,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历史终将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不仅会越走越远,还必将越走越宽广!


04

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强军兴军新征程


四川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 

曾建超

●习近平强军思想绘就了强军兴军的宏伟蓝图、凝聚起奋斗强军的意志力量、蕴含着强军胜战的斗争艺术、指明了国防动员的前进方向


7月1日,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指明了迈步世界一流军队的根本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安排,在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中,带领全军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行动纲领,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了光辉指引。


习近平强军思想绘就了强军兴军的宏伟蓝图。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引领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彰显出巨大真理价值和实践威力。最根本的成效是巩固并发展了人民军队,全军坚定不移推进政治整训,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军政治生态焕然一新,强军之魂更加牢固。最鲜明的导向是建立起了备战打仗指挥棒,全军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我军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强军之要更加聚焦。最显著的变化是发扬了人民军队的好传统,全军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强力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惩恶,老红军的传统本色有力回归,强军之基更加坚实。实践证明,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着强军实践,升华于强军实践,凝结着习主席建军治军的创新创造,已经并必将继续指引我军奋力开拓一个强军新时代。


习近平强军思想凝聚起奋斗强军的意志力量。推进强国强军事业,精神力量支撑是最内在的支撑。习近平强军思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信念,立起了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给我们以强大信念和内在定力;贯穿爱党为党、兴党护党的政治品格,立起了绝对忠诚的标准要求,奠定广大官兵铁心向党、听从指挥的精神底色;饱含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立起了敢于亮剑、敢打必胜的血性胆魄,锻造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利刃。省军区部队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动员广大官兵民兵圆满完成实战化动员、脱贫攻坚和山体滑坡、地震灾害、森林火灾救援等系列重大任务,以听党指挥、英勇战斗、担当奉献交出合格答卷。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的方向,就是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前进方向。面向未来,越是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越需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统一意志、凝聚力量、砥砺前行。


习近平强军思想蕴含着强军胜战的斗争艺术。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强军之道、胜战之道,是军事领域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习主席强调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为我们正确把握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导;强调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这就要求必须善于从政治高度思考处理军事问题;强调要把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战略态势,这明确了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原则。习主席在领导军队重大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胆略艺术,既敢于碰硬、敢于亮剑,又着眼大局、管控风险。习主席深刻阐发的这些重大关系,充满智慧的观点论断、奇正相合的军事指挥艺术,为我们掌握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把握军事斗争的制胜机理,提供了科学原则和策略方法。


习近平强军思想指明了国防动员的前进方向。习主席强调,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要紧跟国家战略布局,统筹提出军事需求,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富国与强军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当前,国防动员事业进入大有作为的新时代,面临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牢记职责使命,清醒判断形势,坚定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建设发展,深刻领悟习主席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战略设计和战略部署,准确把握习主席关于国防动员建设发展的科学决策、战略安排和目标要求,扎实抓好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各项准备,构建军地既各司其责又密切协同的国防动员新格局。


05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赵德武

●必须继续回答好新征程上的“时代之问”,必须继续发展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飞跃,成就人类思想史上新的伟大辉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视野和深远的时代眼光,用“九个必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其中之一是“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百年大党奋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行动宣言,也是百年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伟大理论宣言。


注重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回答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课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回答好新征程上的“时代之问”,必须继续发展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飞跃,成就人类思想史上新的伟大辉煌。


第一,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不断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和制胜关键。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阐述“新发展理念”时,梳理归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的重大理论和理念,生动阐述了发展理念随着实践发展的而发展的深刻道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这个最大实际相结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不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造,把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伟大事业的强大动力。


第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文化是思想之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同时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矢志不渝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更好把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把我们党的精神谱系融入马克思主义,让中华文化展现新的时代风采,让马克思主义焕发新的真理光芒。伟大建党精神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


第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同时代特点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时代是思想之母,伟大时代需要伟大思想领航。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发展,具有超越时空的伟大真理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观察把握引领时代的根本指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的逻辑起点,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主线,把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建立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指导思想,继续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成就,并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相结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推动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以思想之光指引实现新的伟大飞跃。这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


06

伟大斗争铸就革命精神


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王安平

●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铸就的革命精神,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是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史。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凝聚形成了彪炳史册的伟大革命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谱系,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和动力之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新事物的产生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没有斗争性,就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坚持将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贯穿运用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进入新时代,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伟大斗争”的内容和形式又集中到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等新的时代课题上来。


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系列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孕育形成了一系列闪耀着时代光辉的革命精神,并在这些革命精神的指引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推进革命事业、丰富革命精神谱系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史。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伟大斗争中产生的。我们要深入理解“伟大斗争”铸就革命精神的历史进程,深刻把握伟大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铸就的革命精神,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是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革命精神的思想伟力在于对理想信念的锤炼。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胜利,革命精神激浊扬清、培元固本,让我们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革命精神的思想伟力在于对道路旗帜的守护。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根本经验和启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革命精神的思想伟力在于保持理论上的清醒。革命精神与时俱进、守正出新,启示我们必须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增强用党的优良传统和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首先,要特别注重对革命精神内容的研究阐释,不断丰富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对革命精神的研究阐释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要进一步整合有关研究力量,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不断加强对已有史料的整理运用,系统研究革命精神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等,努力拓展理论认识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另一方面,我们要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新时代的一切先进文化,不断加强对新的伟大斗争的精神要义、实质内涵的研究阐释,促进革命精神源源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努力丰富革命精神的时代谱系,让更多人自觉认同、自觉信仰、自觉践行革命精神。


其次,要精准把握对革命精神的宣传弘扬,更好发挥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宣传弘扬革命精神是永葆革命斗志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对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各行各业,积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地做好革命精神的宣传弘扬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坚持标准和原则,对革命精神的宣传弘扬,要有主流宣传意识和主流价值导向,确保革命精神始终传递正能量。再有,要继续发挥好各级各类学校在革命精神宣传弘扬中的主渠道、主力军作用,抓早抓小,抓实抓细,推进革命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将革命精神有机有效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使革命精神成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源头活水,将革命精神的宣传弘扬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努力增强革命精神宣传弘扬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要切实抓好对革命精神资源的保护开发,着力提高革命精神的时代贡献。革命精神资源是体现伟大斗争的宝贵精神载体,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做好保护开发工作。一方面,对革命精神资源保护开发要有系统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科学统筹编制好我省革命精神资源保护开发规划,继续扎实做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适时组织实施革命精神资源保护开发工程。另一方面,要坚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亮点凸显原则,进一步做好川陕苏区革命旧址、三线建设历史遗址、长征线路纪念遗迹的抢救性、预防性保护和党史党建人物及其亲属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继续做好四川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为组团式、连线式、区域化开发利用革命精神资源创造必要条件,大力发展好红色文旅经济,将四川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的产业优势,彰显四川红色资源大省的地位。再有,要不断加强革命精神资源保护开发地方立法工作,让革命精神资源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07

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文化密码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张小飞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这样一个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蹂躏的东方大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中华民族重新找回了文化自信,为开启民族复兴新征程找到了思想密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生成了铸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文化密码。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走过百年辉煌历程和创造伟大成就提供了文化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种主义和思潮纷纷登场,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现,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没有能够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历史对新思想和新组织的出现提出了强烈要求。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便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夯实了文化根基,创造了伟大成就。事实雄辩地证明,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这样一个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蹂躏的东方大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中华民族重新找回了文化自信,为开启民族复兴新征程找到了思想密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为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和创造伟大成就厚植了文化发展沃土。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我们有过始皇之威、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光武中兴、大宋繁华、康乾盛世等耀眼时刻,我们也有过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等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涌现出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但到了近代,西方经历启蒙运动洗礼后所开启的现代化征程,使生产力实现了指数级增长。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压倒式优势,中华文化何去何从成为困惑许多有识之士的时代之问。面对“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等思想潮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世界、拯救民族危亡、推进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工业文明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提供了文化基因。


从党的百年征程看,中国传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天下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精神,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执政理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求实作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诚信要求,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为政修养,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辩证思维等优秀传统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观念和社会理想等在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时期都得到了充分彰显和广泛运用,为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的文化生长沃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增添了文化发展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新的历史方位下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答,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母体和文化基因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发展动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号召。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使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在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使根植于中华土壤的优秀传统文化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08

百年大党价值理念与奋斗本色的双向互融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叶本乾

●人民至上内在的要求是推动实干为要,实干为要是价值理念内化为使命型政党行动自觉的必然要求。只有推进二者的有机统一,实现二者双向互嵌,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00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发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贯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统一,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融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就是不断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推进实干为要的奋斗本色双向互融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将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与实干为要的奋斗本色双向互融,紧跟时代变化,扎根中国大地,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将实现不同时期的特定历史重任作为自己的内在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根本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以自我革命为鲜明品格,从人民利益出发,勇于探索和实践,取得伟大成就并呈现鲜明特征。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至上的本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二,坚持实干为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实干为要的本质是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勇于自我革命,通过实践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进程。


人民至上与实干为要是在认识论与实践论、事实与价值、历史与逻辑、微观与宏观等方面内在的辩证统一,两者互为前提、相互转化、相辅相成。人民至上内在的要求是推动实干为要,实干为要是价值理念内化为使命型政党行动自觉的必然要求。只有推进二者的有机统一,实现二者双向互嵌,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基于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不断探索和形成了良好的微观践行机制。


一是理论武装与学习机制。理论武装与学习机制是人民至上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开创并推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系列活动,采用个人自学、领导领学、主题学习等有效学习方式,建立党员自学、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以及党员干部培训、理论宣讲和基层党组织集中学习制度。推动党员干部用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是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是人民至上的过程优化保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将群众意见集中形成决策并化为行动,在群众实践中检验决策是否正确。党和政府利用高新技术,通过线上等方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给予人民群众更多参与的机会和权利,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落到实处。


三是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干部担当作为机制是人民至上的强力主体支撑。干部担当作为机制规范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明确了责任,体现其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了对党员干部的历练,畅通干部成长通道,支持、保护担当者,使党员干部敢担当有作为。


四是共商共治共享机制。共商共治共享机制是人民至上的重要体现。推进共商共建共治,完善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保证。中国共产党注重友好协商,鼓励全民参与治理,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融入实践,付出艰苦努力,最终摸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实干为要的践行机制。


一是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坚持实干为要的前提和基础。党要了解事物、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从人民群众中获取真实意见,才能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公共政策并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通过集体调研、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收集民意,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不断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正是坚持实干为要的具体体现。


二是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从而不断积累成效的过程。从有效做法上升为公共政策,再上升为制度,最终成为法律,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因此,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小范围试验与大范围推广辩证统一、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把握战略全局和历史发展趋势,将问题与目标有机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科学筹划,在逐步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前两步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只有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实干为要的实际行动相融相嵌,才能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在实干中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